当前位置: 主页 > 护理 > > 详情
韧性天心阁

来源:湖南日报  2023-07-04 12:33:11


【资料图】

魏颖

长沙成为网红城市,久负盛名的景点莫过于“一山、一洲、一阁”。“一山”指岳麓山,“一洲”指橘子洲,“一阁”诚然就是天心阁。天心阁位于长沙城南边的制高之点,曾是观星象、祭天神的“灵台”,故天心阁最初名为“天星阁”,自明代以降,便被视为长沙城的标志,素有“潇湘古阁,秦汉名城”的美誉。

由南向北,我们穿过天心阁牌坊、警世钟广场、“天心公园”城门、“远眺望”门楼,终于见到了三位一体的天心阁:主阁楼三层,通高14.6米,栗瓦石栏,飞檐翘角,侧有南屏、北拱两座副阁辅佐,游廊相连,远望宛如一只巨型的大鹏金翅鸟,展开双翼,矗立在饱经沧桑的城市上空。

清乾隆年间,城南书院迁入天心阁城墙之下,古阁成为与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,吸引诸多文人学子、风流名士前来祭祀朝拜、登阁远眺、抒发情怀。特别是近代以降,无计其数的湖湘人以天心阁为节点进行思考和探索,向五湖四海发出了时代变革的先声:1898年,熊希龄、谭嗣同等创办政治学术团体南学会,天心阁便是南学会集会讨论、传播维新思想的场所;1905年,民主革命家陈家鼎、禹之谟受孙中山、黄兴委托,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,机关办事处就设在天心阁三楼;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,同盟会成员刘文锦召集代表在天心阁密会,与会者面对湘江宣誓,共约生死;1913-1918年,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,经常和同学、师友登临天心阁讨论时局,畅谈忧国忧民的理想,还时常一个人来到天心阁旁边的瓮城读书思考……“四面云山皆入眼,万家烟火总关心”,天心阁无疑见证了在风云际会之中,湖湘人敢为人先、勇于担当的璀璨辉煌。

天心阁由于地势居高而险峻,自明清以来就是攻守要塞和兵家的必争之地。观光阁楼前的“太平军魂”石雕,触摸天心阁瓮城内的城墙、大炮台,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狼烟四起,旗鼓雷鸣:咸丰二年(1852),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,一路势如破竹,直抵天心阁下。湖南巡抚骆秉章下令将“红袍大将军”(用两尊大铁佛铸成的两座大炮)抬上天心阁城头,轰击太平军。太平军围攻长沙81天,攻城不克,西王萧朝贵被“红袍大将军”击中阵亡,太平军损兵折将惨重,只好绕道继续北上,长沙城成为当年太平军入湘征战以来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城池;1930年,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下长沙城后,将指挥部设在天心阁,并在此召开会议部署战斗;1939年至1944年,日军四次大举进犯长沙,天心阁是我军抗击日寇的驻防重地。抗战胜利后,在天心公园建崇烈塔、崇烈门、崇烈亭,以纪念抗战阵亡将士。其中,崇烈塔的造型非常独特,塔基为六边形,塔身由麻石圆盘和圆柱构成,圆柱上砌有一圆球,球面刻有中国地图,球顶屹立着一尊石狮威严地傲视天宇,寓意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。

太平军与湘军,国民革命军与侵华日军,数支军队都曾在天心阁附近展开激烈厮杀,给城楼留下了难以修复的伤疤,其中摧毁最为惨烈的一次是“文夕大火”。1938年11月,日军攻占岳阳,逼近长沙,国民政府惊慌失措,蒋介石密令实行“焦土抗战”政策,火烧长沙城。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,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信号。13日凌晨,南门某处突然起火,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,便四处点火,大火烧了五天五夜,长沙城的房屋大部分被焚毁,死难同胞3000余人,还有四十余万长沙人顿失家园,财产损失不可胜数。天心阁也在汪洋大火中烧得仅剩下一片瓦砾,唯有坚实的古城墙在废墟中无声哭泣。

今天我们看到的天心阁,是1983年重建的,仿明清建筑风格,主阁三层,副阁两层,主阁和副阁之间加以长廊相连,与天心阁风景区的其他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。2005年,长沙市人民政府于“文夕大火”67周年之际,特铸“文夕大火警世钟”置于天心阁城楼下,以期警钟长鸣,铭耻励志,同时祈祷世界和平,振兴中华。现如今,天心阁所在地被辟为“天心公园”,古城墙、炮洞均加以修葺,天心阁景区成为文化底蕴深厚,建筑艺术精美,既能供游客考察观光,又能让附近市民休闲、健身的城楼公园。曾经的烽火硝烟流散为点滴日常,阁上天星落入寻常百姓家!

登上天心阁主阁的最高层,极目远望,但见湘江北去,岳色南来,高楼鳞次栉比,顿感“天高地迥,心旷神怡”;低头俯视,则见一群穿红色运动服的大叔大妈在跳广场舞,不由心生感慨:长沙,这个二战中历尽磨难、损失惨重的城市,在坚韧不拔、奋发图强、勤劳智慧的长沙人的建设下,今天已成为热闹繁华、欣欣向荣的新一线城市,而作为韧性城市地标和文化符号的天心阁,数遭战火蹂躏却能浴火重生、历久弥新,不仅见证了长沙城从废墟到崛起的蝶变过程,而且将继续承载湖湘人的美好愿景,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……

作者简介:魏颖,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

猜你喜欢